专业从事包装机械研究、设计、制造
销售的自动化设备生产基地
服务热线:  189-2057-9916
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司动态 > 码垛机器人成为各国的国家战略

码垛机器人成为各国的国家战略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05日

  机器人搬运码垛生产线随着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反推作用之下,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中国制造业进入新的发展状态。配送搬用码垛等领域开始进入工业机器人市场,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颁布实施,机器人行业迎来了风口,码垛机,搬运等工业机器人迅速发展。

   世界性问题是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却将长期面对用工荒问题?这绝非是危言耸听。据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68亿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却连续三年下降,“人口红利”在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我国的老龄化在加重,用工荒现象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间蔓延,成为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魔咒”。

目前各国都在将机器人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

德国: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政府资助人机交互技术及软件开发

德国政府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初级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后,产业需求带动工业机器人向智能化、轻量化、灵活化和能效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国政府在推行“劳动条件计划”中,强制规定部分有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以机器人来代替人工,为机器人的应用开启了初始市场。1985年,德国开始向智能机器人领域进军,经过10年努力,以库卡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占据地位。2012年,德国推行了以“智能工厂”为重心的“工业4.0计划”,工业机器人推动生产制造向灵活化和个性化方向转型。依此计划,通过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人类可借助物联网对下一代工业机器人进行远程管理。这种机器人还将具备生产间隙的“网络唤醒模式”,以解决使用中的能耗问题,带动制造业的绿色升级。目前,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已开始资助人机互动技术和软件的研究开发。

韩国:使用密度排行老大,多项政策支持第三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

 目前,韩国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已占5%左右的市场份额。现代重工已可供应焊接、搬运、密封、码垛、冲压、打磨、上下料等领域的机器人,大量应用于汽车、电子、通信产业,大大提高了韩国工业机器人的自给率。但整体而言,韩国技术仍与日本、欧洲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面临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控制等挑战,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部分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先进水平。机器人涉及的技术较多,大体可分为器件技术、系统技术和智能技术。我国在通用零部件、信息网络等部分器件和系统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10年左右,而对智能化程度要求不高的焊接、搬运、清洁、码垛、包装机器人的国产化率较高。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也有所突破,中国科学院和多所高校都培育出专门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团队,机器人学习、仿生识别、数据挖掘以及模式、语言和图像识别技术比较成熟。

  其次,我国企业具有很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这种能力在电子信息等高度模块化产业和高铁等复杂产品产业都得到体现。系统集成的意义在于根据具体用户的需求,将模块组成可应用的生产系统,这可能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打破国外垄断的突破口。

  第三,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较低,制造业万人机器人累计安装量不及平均水平的一半,服务和家庭用机器人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机器人应用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二代机器人仍然是主流,机器人向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升级换代空间巨大;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产业,机器人向其他领域扩展空间巨大。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机器人的顶层架构设计和基础技术被发达国家控制,在机器人成本结构中比重较大的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数控系统都严重依赖进口,国产机器人并不具备显着成本优势。

  其次,存在低端锁定的风险。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会轻易向中国转移或授权机器人核心技术、专利,我国机器人企业通过参与标准制定、技术合作研发进入市场的阻碍很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产业的盲目投资可能形成过剩产能,导致重复建设和低价竞争。

  再次,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之间缺乏衔接。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的高校和院所并不具备市场开拓能力,而企业在基础研发上的投入还非常低,国内产学研结合又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导致研发与制造环节脱节。
 

推荐文章
分类产品

电话咨询
河南智能安防 | 深圳软件开发 | 西安噪音治理 |